加气混凝土百科
10
11
12
13
1
2
4
5
6
9
一、分类与原材料
三、生产工艺
二、心特性
五、局限性
保温隔热 气孔结构有效阻隔热传导,导热系数为0.1~0.2 W/(m·K)。200 mm厚加气混凝土墙体的保温性能相当于490 mm厚砖墙,显著降低建筑能耗,适用于严寒与炎热地区1911。
保温隔热
切割与蒸压养护 硬化坯体经翻转切割机加工成砌块或板材,再送入蒸压釜(180~200℃、1.0~1.2 MPa蒸汽)养护8~12小时,促使硅钙材料充分反应生成稳定矿物1213。
切割与蒸压养护
加气混凝土凭借其综合性能优势,已成为推动建筑节能与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材料,未来可通过优化配比和工艺进一步提升适用范围510。
加气混凝土按形状可分为砌块和板材两类,其中砌块多用于墙体填充,板材则适用于墙体和屋面的预制构件。根据原料配比差异,主要分为三种类型:
加气混凝土收缩率较大(0.5~0.8 mm/m),需控制砌筑含水率(<15%)以开裂;性模量低(1.1~2.3×10³ MPa),不宜用于高温(>80℃)或化学蚀环境469。
加气混凝土是一种以硅质材料(砂、粉煤灰、含硅尾矿等)和钙质材料(石灰、水泥)为主要原料,掺入发气剂(如铝粉),通过配料、搅拌、浇注、预养、切割、蒸压养护等工艺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材料。其内部均匀分布着大量微小气孔,赋予其轻质、保温、隔声等特性,成为建筑中广泛应用的建材25。
加气混凝土百科
原材料处理 硅质材料(砂或粉煤灰)经磨细制成浆体,钙质材料(石灰、水泥)破碎后与石膏混磨,铝粉则作为发气剂单独储存1213。 配料与浇注 按比例混合硅质浆、钙质粉、铝粉和水,搅拌后注入模具。铝粉在碱性环境中反应释放氢气,形成均匀气孔结构,料浆膨胀后静停硬化613。 切割与蒸压养护 硬化坯体经翻转切割机加工成砌块或板材,再送入蒸压釜(180~200℃、1.0~1.2 MPa蒸汽)养护8~12小时,促使硅钙材料充分反应生成稳定矿物1213。
原材料处理 硅质材料(砂或粉煤灰)经磨细制成浆体,钙质材料(石灰、水泥)破碎后与石膏混磨,铝粉则作为发气剂单独储存1213。
原材料处理
四、应用领域
工业与用建筑 适用于厂房、学校、等对隔声、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所,也可用于管道保温和屋面隔热511。
工业与用建筑
抗震与严寒地区 轻质与保温特性使其在地震频发区、高纬度地区具有显著优势49。
抗震与严寒地区
矿渣加气混凝土
矿渣加气混凝土:使用矿渣作为部分硅质材料,环保性更优10。 按用途可分为非承重砌块、承重砌块、保温块及墙板/屋面板,密度范围覆盖300~800 kg/m³,其中500~600 kg/m³级产品兼具承重与保温功能46。
砂加气混凝土
砂加气混凝土:以石英砂替代粉煤灰,其他原料与粉煤灰基类似510。
粉煤灰加气混凝土
粉煤灰加气混凝土:以粉煤灰为硅质材料,水泥、石灰为钙质材料,辅以石膏和铝粉25。 砂加气混凝土:以石英砂替代粉煤灰,其他原料与粉煤灰基类似510。 矿渣加气混凝土:使用矿渣作为部分硅质材料,环保性更优10。 按用途可分为非承重砌块、承重砌块、保温块及墙板/屋面板,密度范围覆盖300~800 kg/m³,其中500~600 kg/m³级产品兼具承重与保温功能46。
粉煤灰加气混凝土:以粉煤灰为硅质材料,水泥、石灰为钙质材料,辅以石膏和铝粉25。
耐火性与耐久性 加气混凝土耐火极限超过4小时,高温下不释放气体。其水热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(如托勃莫来石、C-S-H凝胶)赋予材料长期稳定性,但需长期潮湿或酸碱侵蚀146。
耐火性与耐久性
轻质高 加气混凝土密度仅为传统混凝土的1/3~1/5(400~800 kg/m³),但抗压度可达2.5~7.5 MPa,使其在减轻建筑自重的同时满足结构度需求,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和软质地基19。 保温隔热 气孔结构有效阻隔热传导,导热系数为0.1~0.2 W/(m·K)。200 mm厚加气混凝土墙体的保温性能相当于490 mm厚砖墙,显著降低建筑能耗,适用于严寒与炎热地区1911。 隔声与抗震 多孔结构可吸收和消散声波,隔声量达40~50 d,适合学校、等对声环境要求高的场所。其轻质特性减少地震惯性力,同时气孔能吸收地震能量,抗震性能优于传统砖混结构149。 耐火性与耐久性 加气混凝土耐火极限超过4小时,高温下不释放气体。其水热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(如托勃莫来石、C-S-H凝胶)赋予材料长期稳定性,但需长期潮湿或酸碱侵蚀146。
轻质高 加气混凝土密度仅为传统混凝土的1/3~1/5(400~800 kg/m³),但抗压度可达2.5~7.5 MPa,使其在减轻建筑自重的同时满足结构度需求,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和软质地基19。
轻质高
配料与浇注 按比例混合硅质浆、钙质粉、铝粉和水,搅拌后注入模具。铝粉在碱性环境中反应释放氢气,形成均匀气孔结构,料浆膨胀后静停硬化613。
配料与浇注
隔声与抗震 多孔结构可吸收和消散声波,隔声量达40~50 d,适合学校、等对声环境要求高的场所。其轻质特性减少地震惯性力,同时气孔能吸收地震能量,抗震性能优于传统砖混结构149。
隔声与抗震
高层框架建筑 作为填充墙和隔墙材料,减轻结构荷并提高效率49。 抗震与严寒地区 轻质与保温特性使其在地震频发区、高纬度地区具有显著优势49。 工业与用建筑 适用于厂房、学校、等对隔声、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所,也可用于管道保温和屋面隔热511。
高层框架建筑 作为填充墙和隔墙材料,减轻结构荷并提高效率49。
高层框架建筑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