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气混凝土技术规程
安全与环保要求
加气混凝土技术规程特别调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。生产过程中铝粉储存应单独设置防仓库,远离明火和热源。蒸压釜操作必须持证上岗,安装安全阀和压力表并定期校验。规程还规定生产企业应建立粉尘收集系统,粉尘排放浓度不超过30mg/m³,噪声控制昼间不超过65d,夜间不超过55d。
应用规范
加气混凝土技术规程对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。墙体砌筑应采用专用粘结剂,灰缝厚度控制在2-4mm。当采用普通砂浆时,水平灰缝厚度不大于15mm,竖向灰缝不大于20mm。规程规定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.5m,且在砌筑完成后7天内不得承受设计荷载。对于门窗洞口过梁的设置,洞口宽度大于600mm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。
材料性能要求
加气混凝土技术规程首先对原材料提出了明确要求。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,度等级不低于42.5级;石灰应为钙质生石灰,有效氧化钙含量不低于65%;砂应符合建筑用砂标准,二氧化硅含量不低于85%。规程还特别调了铝粉作为发气剂的质量要求,活性铝含量应达到90%以上。对于外加剂的使用,规程规定其种类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,且不得对钢筋产生蚀作用。
生产工艺控制
加气混凝土技术规程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规范。配料工序要求严格计量,允许误差为:水泥、石灰±2%,砂±3%,铝粉±0.1%。搅拌工艺规定料浆温度应控制在40-50℃之间,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。浇注工序中,料浆膨胀高度应控制在模具高度的80%-85%,静停环境温度保持在35-50℃,相对湿度不低于75%。
质量检验标准
加气混凝土技术规程建立了完整的质量检验体系。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质量、尺寸偏差、干密度和抗压度;型式检验还需包括干燥收缩值、抗冻性和导热系数等。抽样方规定以同品种、同规格、同等级的1万块为一批,不足1万块也按一批计,每批随机抽取50块进行外观和尺寸检验,再从中抽取18块进行物理性能检验。
加气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是技术规程的重点规范内容。干密度等级通常分为03、04、05、06、07五个等级,对应的干密度范围分别为≤300kg/m³、400kg/m³、500kg/m³、600kg/m³和700kg/m³。抗压度根据产品等级不同,要求从A1.5到A7.5不等。规程还规定了干燥收缩值、抗冻性、导热系数等关键性能指标,如05级产品干燥收缩值应≤0.5mm/m,经15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≤5%,度损失≤20%。
固体废弃物处理也受到规程约束。废坯体、切割废料等应分类收集,可回收利用的送入原料制备系统,不可利用的应托有资质处理。工艺废水需经沉淀处理,pH值调整至6-9后方可排放。规程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,如余热回收利用、水资源循环使用等,降低能耗和排放。
现场质量检验同样受到规程严格规范。砌体工程应砂浆饱满度,水平灰缝不低于90%,竖向灰缝不低于80%。墙体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mm/2m,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4mm/2m。规程还规定了工程验收时应提供的技术文件,包括产品合格证、性能检测报告、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。
规程特别调了切割工艺的重要性。切割应在坯体达到一定度后进行,通常为0.1-0.3MPa。切割尺寸偏差要求:长度方向±5mm,宽度和高度方向±3mm,对角线差≤8mm。蒸压养护是保证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关键环节,规程规定蒸压釜内饱和蒸汽压力应达到1.0-1.3MPa,相应温度174-191℃,恒压时间6-8小时,确保水化反应充分进行。
钢筋防处理是加气混凝土的特殊要求。规程规定所有预埋钢筋、钢件均应进行防处理,可采用防锈漆涂刷或环氧树脂涂层,涂层厚度不小于100μm。管线敷设应采用专用开槽工具,禁止随意凿打,开槽深度不应超过墙厚的1/3。规程还特别调了不同材料交接处的处理措施,要求设置玻纤网格布等抗裂措施,防止开裂。
加气混凝土技术规程综述
加气混凝土作为一种轻质多孔的建筑材料,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加气混凝土技术规程作为指导其生产、和质量控制的标准文件,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将从材料性能、生产工艺、要求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系统阐述加气混凝土技术规程的心内容。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