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气混凝土工艺参数
三、发气与静停参数
-
发气温度与时间
发气阶段环境温度需保持在50~60℃,相对湿度≥70%。发气时间通常为15~25分钟,可通过测温针监测坯体内部温度变化(峰值约80℃)判断终点。
二、搅拌与浇注工艺参数
-
搅拌时间与速度
搅拌时间需控制在3~5分钟,转速为40~60 r/min。过短会导致混合不均,过长可能引发铝粉提前反应。浆料温度应维持在40~50℃,以平衡发气与稠化速度。
五、其他辅助参数
-
切割精度控制
切割钢丝直径通常为0.8~1.2 mm,张力需保持恒定(≥200 N)。切割误差应小于±1.5 mm/m,超差需钢丝磨损或坯体硬度均匀性。
四、蒸压养护
-
升温与恒温参数
蒸压釜内升温速率建议为15~20℃/h,热应力坯体结构。恒温阶段压力为1.0~1.2 MPa(对应温度180~190℃),持续时间6~8小时,促使托勃莫来石晶体生成,提升制品度。
通过上述工艺参数的精准调控,可生产出干密度等级为05~07(500~700 kg/m³)、抗压度3.5~7.5 MPa的合格加气混凝土制品,满足不同建筑场景的需求。
废料回收利用
切割废料可经破碎后按5%~10%比例回掺至新料浆,既降低原料成本,又改善料浆和易性,但需注意废料含水率对配比的影响。
料浆稠度
料浆流动度宜保持在180~220 mm(测定采用桌试验)。稠度过低易导致气泡合并,过高则阻碍坯体成型。可通过调整水胶比(0.5~0.6)或掺入塑化剂(如木质素磺酸盐)调节。
硅质材料与钙质材料比例
硅钙比(SiO₂/CaO)是决定水化产物的关键参数,一般范围为0.6~0.8。粉煤灰类硅质材料需满足细度要求(比表面积≥300 m²/kg),石英砂则需磨细至80 μm以下,以确保与钙质材料的充分反应。
铝粉掺量
铝粉作为发气剂,掺量通常为胶凝材料总质量的0.1%~0.2%。铝粉颗粒细度(D50≤30 μm)和分散性直接影响发气速率与气泡均匀性。环境温度较高时需适当减少掺量,发气过快导致模。
降压与降温控制
降压速率应≤0.05 MPa/min,降温至80℃以下方可出釜,骤冷会导致制品表面龟裂。蒸养后的制品含水率需控制在5%以内,以确保尺寸稳定性。
静停硬化条件
静停养护时间需2~4小时,静停室温度控制在50~70℃。坯体抗压度达到0.05~0.1 MPa时可进行切割,过早切割易变形,过迟则增加具磨损。
一、原材料配比参数
-
胶凝材料组成
加气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为水泥和石灰,二者比例通常控制在1:1至1:2之间。水泥提供早期度,石灰则促进硅质材料(如粉煤灰或石英砂)的活性反应。若水泥占比过高,可能导致坯体硬化过快,抑制发气;石灰过量则易引起制品开裂。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多孔的建筑材料,以其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、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中。其生产工艺参数直接影响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,主要包括原材料配比、搅拌工艺、发气成型、切割养护等关键环节。以下从多个维度系统阐述加气混凝土的心工艺参数及其影响机制。
加气混凝土工艺参数
相关问答
-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标准是什么?
- 答:⑴检测参数:抗压强度(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:干体积密度、立方体抗压强度)(2)频率: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、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、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同一生产厂家、同种材料、同等级和同一生产工艺制成的1万块为一批,每批至少抽检一组,用于多层以上建筑基础和底层的砌块抽检数量不应少于2组。(3)...
-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尺寸
- 问: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尺寸
- 加气混凝土砌块尺寸质量
- 答:规格尺寸方面,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长度Lmm为600,高度Hmm为240,宽度Bmm则有50、80、100、120、150、180、200、240、300等多种选择,以满足不同建筑需求。在生产过程中,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。原料预处理设备包括破碎机,用于处理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的块状物料,如生石灰、石膏等。随后,粉磨机将这些物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