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气混凝土施工工艺
10
12
1
2
3
4
5
6
8
一、材料准备与基层处理
三、条板安装专项工艺
严禁与其他砌体材料混砌,轻质砌块不得用于地基、长期浸水或高温环境58; 环境温度≥5℃,雨季需采取防雨措施; 水电预埋应与砌筑同步进行,严禁后期开槽410。
严禁与其他砌体材料混砌,轻质砌块不得用于地基、长期浸水或高温环境58;
二、砌筑工艺要点
五、质量控制标准
六、注意事项
分层抹灰 采用专用抹灰砂浆,分底灰、中层灰、面灰三层,总厚度≤20mm。底灰需用力压实,中层灰用木抹搓平,面层用铁抹压光,每层间隔时间≥4小时112。
分层抹灰
加气混凝土前需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砌块或条板,常用规格为600mm×200mm×250mm,密度等级为05-07级,抗压度不低于A3.546。材料进场后需堆放在防雨防潮场地,上墙龄期不得少于28天,因收缩变形导致开裂48。前应清理基层,设轴线、边线及门窗洞口定位线,并在墙底部设置混凝土坎台(高度≥200mm),厨卫等潮湿区域需采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筑38。
加气混凝土工艺
四、抹灰要求
基层处理 抹灰前需清除墙面浮灰,提前24小时浇水湿润(含水率10-15%),并涂刷掺107胶的素水泥浆增粘结力124。 分层抹灰 采用专用抹灰砂浆,分底灰、中层灰、面灰三层,总厚度≤20mm。底灰需用力压实,中层灰用木抹搓平,面层用铁抹压光,每层间隔时间≥4小时112。 防裂措施 不同材料交接处挂300mm宽钢丝网;抹灰完成后养护≥7天,快速干燥412。
基层处理 抹灰前需清除墙面浮灰,提前24小时浇水湿润(含水率10-15%),并涂刷掺107胶的素水泥浆增粘结力124。
基层处理
墙体垂直度偏差≤5mm/2m,平整度≤8mm8; 灰缝厚度允许偏差±2mm,通缝长度≤500mm5; 抹灰层无空鼓、脱层,表面平整度≤4mm12。
墙体垂直度偏差≤5mm/2m,平整度≤8mm8;
安装流程 采用管卡固定竖向条板,顶部与结构间预留5mm性缝,底部用专用砂浆找平(厚度10mm)。安装时需吊线校正垂直度,板缝用聚合物砂浆修补,阳角处用φ6钢筋斜向锚固25。 节点处理 条板与结构接缝处用1:3水泥砂浆嵌填,表面涂刷修补剂;水电管线开槽深度≤1/3板厚,开槽后需用专用砂浆分层填补并挂纤维网14。
安装流程 采用管卡固定竖向条板,顶部与结构间预留5mm性缝,底部用专用砂浆找平(厚度10mm)。安装时需吊线校正垂直度,板缝用聚合物砂浆修补,阳角处用φ6钢筋斜向锚固25。
安装流程
抹灰层无空鼓、脱层,表面平整度≤4mm12。
拉结筋与构造柱 墙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处需设置2φ6拉结筋,间距≤600mm,埋入墙体深度≥700mm48。墙长超过5m或层高2倍时,需设置构造柱,截面为墙厚×200mm,配筋4φ12纵筋及φ8@200箍筋108。
拉结筋与构造柱
排块与搭接 按图纸进行排块设计,优先采用主规格砌块,切割块长度不得小于原尺寸的1/3。砌筑时需上下错缝,搭接长度≥150mm(条板≥300mm),转角及T型交接处需整块交替咬槎510。竖向灰缝宽度为15-20mm,水平灰缝厚度为8-12mm,砂浆饱满度需达到90%以上58。 拉结筋与构造柱 墙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处需设置2φ6拉结筋,间距≤600mm,埋入墙体深度≥700mm48。墙长超过5m或层高2倍时,需设置构造柱,截面为墙厚×200mm,配筋4φ12纵筋及φ8@200箍筋108。 门窗洞口与顶部处理 洞口宽度≥1.5m时需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,伸入墙体两侧≥250mm;顶部预留200mm空隙,14天后用实心砖斜砌(角度60°)顶紧,并用砂浆填实810。
排块与搭接 按图纸进行排块设计,优先采用主规格砌块,切割块长度不得小于原尺寸的1/3。砌筑时需上下错缝,搭接长度≥150mm(条板≥300mm),转角及T型交接处需整块交替咬槎510。竖向灰缝宽度为15-20mm,水平灰缝厚度为8-12mm,砂浆饱满度需达到90%以上58。
排块与搭接
环境温度≥5℃,雨季需采取防雨措施;
水电预埋应与砌筑同步进行,严禁后期开槽410。
灰缝厚度允许偏差±2mm,通缝长度≤500mm5;
节点处理 条板与结构接缝处用1:3水泥砂浆嵌填,表面涂刷修补剂;水电管线开槽深度≤1/3板厚,开槽后需用专用砂浆分层填补并挂纤维网14。
节点处理
门窗洞口与顶部处理 洞口宽度≥1.5m时需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,伸入墙体两侧≥250mm;顶部预留200mm空隙,14天后用实心砖斜砌(角度60°)顶紧,并用砂浆填实810。
门窗洞口与顶部处理
防裂措施 不同材料交接处挂300mm宽钢丝网;抹灰完成后养护≥7天,快速干燥412。
防裂措施
(注:本文内容综合自加气混凝土规范及工程实践经验,具体工艺参数需结合设计文件调整。)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