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气混凝土怎么生产
发布时间:2025-03-28 03:03:58
一、原料准备
加气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包括硅质材料、钙质材料、发气剂和调节剂。
切割工艺:采用钢丝切割机,按需求切成长度≤6m、宽度≤1.5m、厚度50~300mm的砌块或板材,精度误差±1.5mm。
蒸压养护:将坯体送入蒸压釜,在1.0~1.2MPa饱和蒸汽压力下养护8~12小时,温度180~200℃。此阶段硅质与钙质材料发生水热反应,生成托勃莫来石晶体,赋予产品最终度(通常≥3.5MPa)。
六、成品处理
蒸压完成后,制品经冷却、检验、包装即可出厂。合格品需满足《G/T 11968-2020》标准,包括干密度(03~08级)、抗压度及耐久性等指标。
- 浇注温度:控制在40~50℃,温度过高会导致气泡不稳定。
- 发气过程:铝粉在碱性环境中反应生成氢气(2Al + 2OH⁻ + 2H₂O → 2AlO₂⁻ + 3H₂↑),浆料体积膨胀至设计高度的1.5~2倍,形成多孔结构。此阶段需震动,防止气泡破裂。
四、静停养护
发气完成后,坯体需静停硬化:
- 硅质材料:通常采用石英砂、粉煤灰或矿渣等,需磨细至一定粒度(一般要求比表面积≥3000cm²/g),以增反应活性。
- 钙质材料:以生石灰(CaO)和水泥为主。生石灰需满足有效钙含量≥60%,并控制消化速度;水泥多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,标号不低于42.5。
- 发气剂:最常用铝粉或铝膏,通过与碱性溶液反应释放氢气,形成均匀气孔。铝粉用量约为干料总量的0.1%~0.2%。
- 调节剂:包括石膏(调节凝结时间)、纯碱(增碱性)等,用量需控制。
二、配料与搅拌
原料按比例混合后进入搅拌工序:
- 配比设计:典型配比为硅质材料60%~70%、钙质材料20%~30%、石膏3%~5%,水料比0.55~0.65。
- 搅拌工艺:采用制式搅拌机,先将水、粉煤灰(或砂)、水泥和石灰混合搅拌2~3分钟,再加入铝粉悬浊液搅拌30~60秒,确保浆料均匀且流动性良好。
三、浇注与发气
搅拌完成的浆料注入模具,开始发气膨胀:
- 静停环境:温度保持50~70℃,湿度≥90%,时间约1.5~3小时,使坯体获得初步度。
- 硬化标准:坯体抗压度需达到0.2~0.3MPa,方可进行切割。
五、切割与蒸压养护
坯体硬化后通过切割设备加工成标准尺寸,再进行蒸压固化:
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心在于气孔结构的均匀性与稳定性,需严格控制原料配比、反应条件及养护参数。随着建筑需求增长,工业固废(如脱硫石膏、尾矿)替代天然原料、低温发气技术等成为行业创新方向。
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多孔的建筑材料,具有保温隔热、隔音防火等优点,广泛应用于建筑中。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、配料搅拌、浇注发气、静停养护、切割蒸压等环节。以下是加气混凝土生产的详细流程与技术要点:
相关问答
展开全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