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
发布时间:2025-03-28 01:03:51
1. 原材料选择与处理
加气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硅质材料、钙质材料、发气剂和调节剂。
2. 配料与搅拌工艺
配料比例直接影响加气混凝土的度和容重,典型配比为硅质材料60%-70%、钙质材料20%-30%、水料比0.6-0.7。
技术发展趋势
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正朝着节能环保与智能化方向发展:
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多孔的建筑材料,以其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、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可加工性广泛应用于建筑中。其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原材料处理、配料搅拌、浇注发气、静停切割、蒸压养护等关键环节。以下从原材料选择、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。
- 切割工艺:采用钢丝切割机或液压切割机,按需求将坯体分割成砌块或板材,切割精度需控制在±1.5mm以内。
- 废料回收:切割产生的边角料可重新破碎,作为骨料回用于配料。
5. 蒸压养护
切割后的坯体送入蒸压釜,在1.0-1.2MPa饱和蒸汽压力下养护8-12小时,使硅钙材料生成托勃莫来石等水化产物,赋予制品高度。蒸压阶段需严格控制升降温速率(≤20℃/h),因热应力导致开裂。
- 发气速度匹配:料浆稠化与发气速度需同步,否则易导致模或气孔不均。
- 模具设计:模具需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耐热性,通常采用钢板焊接而成,内涂脱模剂。
4. 静停与切割
发气完成后,坯体需在50-70℃环境中静停2-4小时,达到一定度后进行切割:
- 固废利用:推广工业副产石膏、矿渣等替代天然原料,降低生产成本。
- 自动化控制:通过传感器和PLC系统实时监控料浆参数,提升产品一致性。
- 工艺:研发低温发气剂和免蒸压技术,减少能源消耗。
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的心在于原料配比、反应控制和工艺参数的精准匹配,其发展将为建筑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。
- 搅拌流程:先将水、粉煤灰(或砂)和水泥混合制成基浆,再加入石灰和铝粉悬浊液高速搅拌,形成均匀料浆。
- 温度控制:料浆温度需保持在40-50℃,以促进发气反应,同时过快凝固。
3. 浇注与发气成型
料浆注入模具后,铝粉在碱性环境下迅速反应生成氢气,形成直径为1-2mm的均匀气孔。此阶段需注意:
- 硅质材料:通常采用石英砂、粉煤灰或尾矿等,需研磨至细度达到一定标准(比表面积≥300 m²/kg),以保证与钙质材料的充分反应。
- 钙质材料:以生石灰(CaO)和水泥为主,生石灰需满足有效钙含量≥65%,水泥则作为度调节剂使用。
- 发气剂:常用铝粉或铝膏,通过与碱性溶液反应产生氢气,形成多孔结构。
- 调节剂:包括石膏、减水剂等,用于控制料浆稠度和硬化速度。
原材料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预处理,如粉煤灰需除杂,生石灰需破碎消化,以确保生产稳定性。
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
相关问答
展开全部内容